“我们余村没有淡季。”虽是初冬时节,但走进浙江省湖州安吉县余村,依然青山绿水、美景如画。在80后农创客边月明的生态农场,络绎不绝的游客,赏景、采摘、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安吉余村的蝶变是浙江大地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此,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便驶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成功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等标志性成果……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从再访安吉余村,到重走西溪湿地,总书记在赋予浙江“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的同时,更是要求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
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进程中作出的积极贡献也到了一致认可。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成为这一奖项设立以来唯一一个获奖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勇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和浙江省政府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共同召开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高层次专家论证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分别在北京、杭州会场参加会议,并作工作部署指导。
会上,由刘旭、郝吉明、曲久辉等11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对《规划纲要》进行论证。最终,专家组认为《规划纲要》是科学指导浙江当前和今后1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深学笃行的规划纲要,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今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规划纲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和报批后,在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上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纲要》,是全国首个发布的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说。作为《规划纲要》的牵头编制实施部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认真履行浙江省美丽办(生态办)职责,自2019年上半年启动《规划纲要》编制以来,牵头组织实施了多轮次的交流研讨、意见征求、专家咨询和修改完善。
《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只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履行省美丽办(生态办)职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持续推动完善顶层设计的缩影。十多年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勇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切实做到了每年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全省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议,制定各市、省级部门目标责任书并牵头组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也正是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推动完善顶层设计下,浙江在全国率先作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连续部署4轮“811”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并开展了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建设,取得了率先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的历史性成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当“全域美丽、环境惠民”的坚定守护者
冬日暖阳下,漫步在金华义乌市苏溪镇的大陈江畔,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新老义乌人在河边休闲散步,犹如一幅温婉静谧的江南水乡美丽画卷。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这般美景还难以寻觅。“小镇人口稠密,企业集聚,过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缺乏有效收集,或直排或混入雨水管网,使大陈江成了藏污纳垢的‘下水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溪镇也因此成为整个义乌水质最差的区块。
为摆脱水质“吊车尾”,苏溪镇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精细化实施截污纳管。目前,苏溪镇已新建污水管网200多公里,雨水管网100多公里。如今,在义乌,和苏溪镇一样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镇、街道、社区已覆盖全境,义乌已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县(市、区)全域“污水零直排区”。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浙江治水攻坚战的创新之举。作为浙江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四大攻坚战的主力军之一,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治水上,强力推进“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率先完成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和消除劣ⅴ类水,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水十条”考核连续优秀。
治气上,创建清新空气示范区,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大气考核保持优秀,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设区城市2019年以来未出现重污染天气。
治土治废上,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监管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推行工业固体废物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五个化”,建成连接各部门、贯通省市县、覆盖收运处的固体废物监管系统。
“通过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全面推进,2019年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荣获全国优秀。全省环境质量更是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提升。”方敏说,2017年-2019年,浙江省控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上升9个百分点,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13.9%。今年1月-10月,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1%;省控ⅲ类以上水质占91.9%。
坚持改革创新,勇当“现代治理、协同高效”的先行探路者
“‘环保码’可以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 今年7月,作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确定的试点城市,杭州市正式上线企业“环保码”。
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于亚红介绍,企业“环保码”实行动态采集、实时更新。企业的在线监控、行政处罚、排污许可证等业务数据都将纳入考核,进行动态综合研判,最终形成企业“环保码”。
对企业来说,如果手持绿码,则表明企业将被列入“正面清单”,监管部门“无事不扰”。企业长期保持绿码,还能享受“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的惠企政策;手持黄码的企业,则要抓紧按照问题清单整改,整改完成自动恢复绿码;红码的企业,表明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将被列为重点管控对象,提高抽查比例,直至问题整改完成。
“‘环保码’让监管更有效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有无问题,问题出在哪,如何解决,都能在“赋码详情”里找到答案。除了向企业输出问题清单,引导企业主动整改、自觉守法,“环保码”也向监管部门输出分级监管清单,让执法更加科学精准。
上线企业“环保码”,只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推进数字赋能的亮点之一。在数字赋能方面,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还创新建立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探索形成发现及时、溯源精准、研判科学、查办高效的全流程、闭环式问题发现处置体系,并且开发运行了浙江环境地图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
除了推进数字赋能,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又从简政放权等方面发力,勇当“现代治理、协同高效”的先行探路者。
在简政放权方面,大力实施放管服,探索推行“区域环评 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环评时间平均缩减65%,费用平均降低55%。
在行刑衔接方面,在全国较早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络机构全覆盖,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前列。
在多元责任体系方面,一体实施河湖长制、湾滩长制,全面建立省级督察体系和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成立全国首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完善环境指标激励约束,在全国首创排污权交易指数。
“通过这四个方面,切实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先行先试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优化制度供给、提升治理效能。”方敏说。
坚持构建社会行动体系,勇当“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倡导者
绿色家庭环保嘉年华、“最美环保人”颁奖……今年6月30日,在第十个“浙江生态日”当天,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第十个“浙江生态日”暨第五届浙江省生态音乐节在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拉开帷幕。
“‘浙江生态日’是我国首个设立的省级‘生态日’,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有十个年头,已经成为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挖掘生态潜力、激发生态活力、彰显生态魅力的有效载体。”方敏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道。
多年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推动形成了“浙江生态日”“世界环境日”环保主题文化符号,构建了新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开展了生态音乐节、运动会和“最美环保人”评选等活动,把环保科普、文艺等送到基层。
此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还在广泛运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全媒体渠道监督问题、回应关切的同时,总结推广以“大环保、联动化、圆桌会、陪审员、道歉书、点单式”为主要特点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模式,有效推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建成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力推进了绿色理念、绿色行动进万家。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获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为新起点,迈上‘十四五’新阶段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窗口’的意识和担当,翻篇归零,再接再厉,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努力以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生动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方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