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跑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加速度 -必一运动官网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环保要闻

浙江跑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1/6 15:37:45来源:阅读量:

科技治污换来了天蓝水清气新,给绿色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寒冬,浙江省台州温岭市金溪村的农田里依然美景如画。新建成的生态沟渠里,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拦截坝过滤净化着农田里排出的尾水。“茶余饭后,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散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作为浙江省“十三五”水专项研发成果之一,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技术已在全省推广应用,累计建成生态沟渠系统306 条,覆盖农田面积达12.08 万亩,减排氮96.63 吨、磷10.98吨,为农业面源精准治污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黑臭浊水到清流潺潺,从雾霾笼罩到蓝天常驻,从“垃圾围城”到变废为宝,在浙江每一场治污攻坚战役中,都能见到绿色科技这柄“利器”的身影。近年来,浙江对标建设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重要窗口的新要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重技术研发,勇当治污攻坚“领头羊”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各领域将面临更多的“硬骨头”。为此,浙江省不断开展生态环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

  高达百米的烟囱高高耸立,却不见烟尘漫天;全速运转的发电机组房里,干净有序……在浙能嘉兴发电厂,“烧煤就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的场景,颠覆了人们对煤电的传统印象。

  燃煤电厂换新颜的背后,一项名为超低排放的“浙产”治霾黑科技功不可没。

  作为浙江最大的燃煤火电企业,浙能集团早在2012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概念,即对燃煤机组现有脱硝、脱硫和除尘设备进行提效改造,使电厂排放的烟气污染物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的排放标准。2014年,浙能集团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发出“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一举突破燃煤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超低排放难题。

  2014年5月,我国首台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装置在浙能嘉兴发电厂8号机组成功投运。至2017年6月,浙能集团共斥资50亿元,完成46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总容量达到2581.7万千瓦。2017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浙江省该项奖励零的突破。

  在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大气污染协同防控、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浙江省通过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实施,攻坚克难,“十三五”期间,有86项相关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

  环保科技,人才是关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还不断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开展全省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库整合及完善工作,打造高素质的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

  治污不停,科技不止。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印发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省将通过三年的努力,到 2022 年,围绕流域、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开展 30 项以上生态环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10 项以上地方环境标准制修订研究,促进和扶持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不同领域的环保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增强。

  供需结良缘,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

  如何加强环保创新技术和治理需求的对接,打通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强化生态环境科技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系统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办法》,从加大科技投入、赋予科研自主权、加强科研激励等方面,推动建立重视科研、强化支撑的导向。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就是最佳的实践。

  近日,在由平台组织举办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科技报告会上,各项污染治理前沿技术轮番亮相。会议大厅四周还设立了展台,结合技术、实例展示,接受需方单位咨询和信息登记。会议刚结束,不少企业就向平台工作人员递交了自己的治污需求,温州某沥青生产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解决达标排放的问题,我公司内部提出‘污水零排放’的要求,但在废水回用过程中遇到高盐废水处理难题,希望平台帮忙找到更加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和思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没过几天,平台工作人员就推荐了省内外几家专业的高盐废水处理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选个时间跟他们详细对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2009年成立以来,平台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发展思路,围绕全省“五水共治”“治气治霾”、土壤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环保中心工作,联合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促成了多项环保新技术在省内落地推广。截至目前,平台共开展各类技术服务活动30余场,累计服务企业350多家,推动了科技治污常态化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2020年12月,平台在环保产业的融合衔接方面又搞出“大动作”。为推进化工行业绿色协调发展,平台在原有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大气污染控制3个子平台基础上,新组建了化工行业污染控制服务创新子平台。

  “化工子平台将在化工环保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化工重点项目落地等方面,为全省化工企业提供环保决策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实现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协调共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介绍。

  依托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浙江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正驶入快车道。

  据了解,全省现有各类环保科技创新平台约70个,包括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个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7个省级企业研究院,涵盖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为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保障。

  借力第三方,破解环境监管难题

  环保科技,离不开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对此,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不断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技术攻关、人才和资本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为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2016年,衢州市环保局与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共同成立全省首家环境医院,专门为环境病症“把脉开方”,为当地企业注入了“绿动能”。

  “你们提的几个优化建议太实用了,以前雨污串管,每当下雨天污水就外溢,现在问题解决了,我们生产起来也安心了许多。”日前,位于衢州龙游县的浙江金龙纸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见到上门服务的衢州环境医院专家团队,就迫不及待地分享道。

  在公司的废水排放口,经过微生物处理的废水已经变得清澈透明,一旁的液晶屏幕上显示了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ph值等数据。“全部达标!”专家团队欣喜地说。

  据了解,金龙纸业是龙游的纳税大户,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度碰到了“疑难杂症”——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每到下雨天,厂区马路上、屋顶上污水横流。得知这一情况后,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上门“问诊”,摸清雨水、污水管道的线路分布,对雨污管道进行设计、改造,并进行微生物处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必一运动官网的技术支持,金龙纸业已建立了完善的雨污分流设施。不仅如此,固废台账规范化整理、固废暂存库规范化建设……企业的一个个环保“老大难”问题,在环境医院“良医”的诊断下都得到了解决。

  “及时,主动,专业”,是企业这些年对环境医院的一致评价。今年以来,环境医院已深入基层提供咨询服务200余次,上门服务企业2000余次,诊断企业200余家,培训40余次。

  “我们还将把环境医院打造成闽浙赣皖四省边际的智慧环境医院,推动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医院总工程师刘劲夫说。

  近年来,浙江省环保服务业飞速发展。2019年,从业法人单位985家,同比增长18.1%;营业收入约968.17亿元,同比增长30.3%,呈现出业态创新、蓬勃发展的生机。

  “我省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有关环保产业园区(基地)现代化水平,以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和预警溯源为核心,加强区块链、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高质量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单锦炎表示。

网站地图